当前位置:首页 > 县市区政协 > 陕州区 > 详细内容

陕州区政协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情况的调研成果得到陕州区委的高度重视

发布日期:2021-10-11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挖掘、保护、管理、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在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陕州区政协紧扣时代主题,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为今年的一项常委会活动进行调研,由文化和文史委员会牵头实施。通过区内调研和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听取了部分乡镇和有关部门的汇报,吸纳了部分政协常委、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报告中对我区红色文化资源现状进行了排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有内容、有数字、有例证、有图片、有分析,对于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该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为推动报告中所提建议的落实,陕州区委书记冯勇同志,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军同志分别对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了如下批示:
        区委书记冯勇同志批示:调研报告契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对我区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深入,问题分析透彻,意见建议切实可行,由区委办牵头,党史编纂中心、文旅局等部门研究、吸收落实相关建议,真正发挥好我区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军同志批示:该报告对我区红色文化资源现状掌握清楚,问题找的精准到位,意见、建议全面、具体、可行。相关部门要切实采纳报告建议,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办法,推动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后附:调研报告全文
 《关于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讲话精神,陕州区政协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情况的调研作为2021年常委会活动之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认真落实。今年5-7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及相关部门先后对店子乡、观音堂镇、西李村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赴河北省平山县、山西省平遥县等地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召集了相关部门和部分政协常委、委员进行座谈,征求意见建议。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情况
          陕州区是全省建立中共党组织较早的县(区)之一,东部4个乡镇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为推进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区委党史地方史志编纂中心会同文物部门在梳理全区党史遗址遗迹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抽调得力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排查,共排查10个乡镇 33个村组,梳理出我区党史遗址遗迹42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处,人物故居2处,烈士陵园和纪念馆5处,民主人士旧居及国民党机构旧址8处,反面人物旧居及日军侵华旧址4处,社会主义时期遗址9处。这些遗址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未定等级的33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处,市级党史教育基地5处。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支持、引导革命老区乡镇积极争取发展资金,对一些有利用价值的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发展红色产业,收到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店子乡于2020年,多方筹资200余万元依托栗子坪抗日武工队队部旧址,建成了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的陕州南川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与三门峡市文化传播公司合作,推向市场,运营良好,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前来参观学习,带动了周边群众农副产品的销售,发挥了以红色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独特效果。2021年,在市、区老促会的支持下,西李村乡投资100余万元,对陕县抗日民主政府驻王彦村旧址房屋进行修复,布展工作基本完成,6月17日对外开放,也与市文化传播公司合作,逐步走上市场运营轨道。宫前乡政府在市、区老促会和党史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投资100余万元,对青石沟红色联络站旧址进行了修复保护,并建成了陕州宫前革命历史纪念馆,目前已经具备对外开放条件。观音堂镇对段岩村的陕州地委、军分区旧址(陕县县委、陕县民主政府旧址)进行了修复保护,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施工,计划今年国庆节期间建成对外开放。
          同时区委、区政府加大对烈士陵园的修缮保护力度,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对陕州烈士陵园、李村烈士陵园、宫前烈士陵园、西张村烈士陵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并把散埋在全区境内的烈士遗骨,就近迁埋到烈士陵园内,统一立碑保护,陵园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1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累计投资3500余万元,对陕州烈士陵园分二期进行了改扩建,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8.7亩扩大到80余亩,新建陕州烈士陵园纪念馆1600平方米,扩建广场6000余平方米,着力打造集纪念、参观、展览、旅游、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二、赴外地考察学习情况
          这次考察学习的河北省平山县、山西省平遥县在红色文化传承和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尽管各有特色,但都是充分利用一切优势,内挖潜外引援,发挥好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红色文化教育引导铸魂的主阵地。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两个务必”在这里诞生,“三大战役”在这里指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近年来,平山县发挥红色资源比较优势,先后重建修缮了中组部、中宣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等旧址;新建了决胜千里广场、戎冠秀广场、岗南水库纪念广场、钱币广场等一批红色文化广场;打造了“平山记忆”一条街,通过24面英雄墙再现平山红色历史;重点做好西柏坡纪念馆及旧馆提档升级,做好主景区环境整治,就近4个村被划为红色文化小镇核心区。全县红色产业从业者达到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2020年红色产业收入达146亿元。文化项目的建设凸显了革命圣地的特色,也为红色产业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遥县以打造“大美古城、小康平遥、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不断拓展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和规模、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度挖掘平遥优势,积极整合红色历史资源,推出了“3+18”红色记忆线路,以此增强乡村振兴的衔接度,提升文化产业的兴奋度。“3”,是3条平遥红色线路,“18”,是18个平遥红色打卡地。利用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创新学习形式、丰富教育载体,通过编印“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干部读本、青年读本、导游读本、群众读本,讲好“四史”小故事;平遥县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和革命纪念馆成为丰富党史知识、传承革命精神的课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观看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使其深刻感悟信仰的力量。
          三、我区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缺乏完整科学的整体规划我区至今尚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来领导、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现已开发的店子乡、观音堂镇、西李村乡的红色文化资源仍处于自发的点片状态,线路的开发、设计缺少全区统一规划和统筹,资源没有很好整合,没有连点成线成规模,项目特色不够,影响力、吸引力和震撼力不足。现已开发的景点静态观光内容居多,文物的陈列与展示缺少游客视角,且不太完善,没有策划市场项目,活动参与性较低;现有的项目尚处粗放型开发,产品不多,只关注红色景点本身,周边环境的复原及带动群众的就业不够,缺乏群体效应,没有很好地吸引、留住游客。
          2、管理不到位及经费不足等原因,损失了一批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隶属管理不太清晰,责任主体还没有明确;具体管护到什么程度,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及制度规定。上级没有拨付专门保护利用资金,区乡村财政大多比较困难,对红色资源保护缺少资金支持。尤其是产权属于村级或私人的遗址,多数破败不堪,损坏严重,且大多没有标志和保护措施。如位于西李村乡柳沟村的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和著名抗日英烈周凯东故居等,虽然宅院及房屋较为完整,但因年久失修,风雨侵蚀,部分房屋已坍塌,没有坍塌的房屋也有进一步损坏的迹象;位于张汴乡的中共陕县县委诞生地旧址、位于观音堂镇陈营村的陈顺山抗日同盟军旅部旧址也没有任何标志,旧址难寻。
          3、对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不够。开放参观的烈士陵园,每逢重大党团日节庆活动或清明节等,当地政府或一些单位组织干部群众、党团员和青少年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祭扫烈士墓活动,其他时间参观学习的人数较少;个别红色文化遗址,虽然交通比较便利,但也有保护不善、宣传不足、参观者寥寥的现象,如大营镇、西张村镇、张汴乡等地一些红色文化遗址,原址没有纪念设施和相应的文字介绍,逐渐损毁,甚至被人们忘却;一些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般性建筑的红色文化遗址,参观人数更少,如观音堂镇、西李村乡、宫前乡等老区乡镇的一些红色文化遗址,由于地处偏僻,就连当地人也很少知晓。
          4、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工作人员及布展水平有待提高。投资主体及运营模式的的单一,使红色产品开发不力,基地建设滞后,吃、住、行、学、游、购、娱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着我区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纪念馆的讲解员受培训不够,近代史和革命史知识不足,语言不太规范,讲解水平还不是很高。有的在修复革命旧址遗址时,布展内容有些简单,没有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去修复,修好的革命旧址显得现代化、洋气化,缺乏历史感、真实感、厚重感。
          四、关于推进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强化教育功能,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好陕州红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宣传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建议,建立区委牵头,全面协调,组建专班,多方资金,专业指导,基层落实的常效工作机制,具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凝聚发展合力。一是成立高规格的工作领导小组。建议成立由区委领导任组长、政府领导任副组长,吸收组织、宣传、统战、党史、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研究规划组、宣传推介组、业务指导组、资金保障组等,全力推进此项工作落实。二是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解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夯实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队伍,建立红色文化专业人才库。加强对红色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参与到党史研究、宣讲工作中来。四是要科学编制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规划。在调查摸底、深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力量,编制陕州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五年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精品,集中连片,串珠成线,为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提供智力支撑和行动遵循。
     (二)强化管理手段,多措并举,确保工作落实。一是要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保障管理资金。出台专门文件,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建立政府主导,专业指导,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尽快对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论证,分类管理,对一些损毁严重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要以抢救的姿态,集中进行维修,并挂牌或立碑加以保护和开发;要设立专项资金,采取申请项目资金、财政资金、党费资助、社会捐资等相结合的办法,以确保工作有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力度,深入探讨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丰富内涵和表现方式,要据此创新开发红色产品,不断提升品位,打造红色品牌;要充分利用影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促销、旅游推介、节庆活动等形式,扩大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党史和革命史教育传播工作。此项工作涉及组织、宣传、教育、党史、文化旅游、乡镇及村(社区)等部门,需要党委政府加强指导协调。建议编印陕州党史小读本,下发至各部门、各乡镇 、各村(社区)等;组建党史宣讲团,到学校、部门、乡镇、村(社区)宣讲红色故事;利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部重走烈士路,探寻革命足迹,感受那段烽火峥嵘的岁月;并将本地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组织学生到本区域点上开展党史和革命史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每学期安排2次以上红色文化现场教学活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三)整合各种资源,“红”“绿”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区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也有一定数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要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和人文历史、文物古迹等进行全方位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整合,展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魅力,提升红色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实行市场化运作,使红色文化资源在维修保护中得到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如:将观音堂镇、西李村乡、硖石乡、张茅乡境内的几处重要党史旧址和文物古迹进行修缮保护后串联起来,打造一条精品红色线路;将菜园乡、宫前乡、店子乡境内的几处重要党史旧址和文物古迹进行修缮保护后串联起来,打造一条精品红色线路。与周边县、市(区)有效联合,要按照轻重缓急、分步推进的思路,整理和整合基础较好的红色资源和产品,及时推向市场,不断滚动发展。要加强区域协作,充分发挥绿色生态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走“红色、绿色、古色”的新型发展道路,形成以“红”感人、以“绿” 留人、以“古”引人、以“俗” 诱人,以“红”带“绿、”以“绿”托“红”、
“红”“绿”并重,优势互补的格局,以推进我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效果。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