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2023年提案办理进行时 > 详细内容

如何接力非遗传承?我市这样做!⑲

发布日期:2023-12-29   
关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的提案
提案者:王学峰等委员
主办单位:
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提案理由
  为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市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坚持保护和传承并重,有力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传承工作。虽然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教育不够深入、保护传承和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陕州锣鼓书《陕州十碗席》
 
  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义,让更多市民认识、了解、熟悉、喜欢非遗,不断增强群众保护非遗的意识。紧密结合重要传统节日,开展非遗展演和传承体验活动,营造“人人了解非遗、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使非遗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得到根本性保护。
  ●落实“非遗进校园”工程
  精心策划适合中小学生兴趣爱好的非遗活动,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技艺、民俗等课程,以“非遗进校园”促进非遗项目的普及。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将非遗研学游作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有益补充,支持非遗展览馆、非遗传承基地作为学校课外非遗实践活动基地,发挥应有作用。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非遗项目运行
  政府在加大对非遗专项经费投入的同时,积极吸纳有实力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进行资助保护。通过设立非遗保护基金、扶持传承人、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适当补助、对各类获奖的非遗作品和项目实行奖励和资助(特别是民间艺术类和手工技艺类项目),激发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
  ●以非遗为抓手,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旅游发展高度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民俗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动力。
  ●创新保护方式,加快非遗数字化建设
  鼓励专家学者大力研究,探索非遗传承新途径。同时,以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为载体,以文字、录音、摄影、录像、多媒体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数据库等,不断收集非遗的实物,供群众参观学习,全面做好非遗宣传、保护和传承。
 
▲游客品尝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宝肉夹馍
 
提案办理进行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持续加大对非遗传承的保护和推广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中来——
 
▲非遗灵宝刺绣市级传承人王淑娴正在精心刺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方面
  目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协同县(市、区)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各种非遗宣传节会、旅游推介及全市的“一节一会”等途径开展了线下、线上的数字化宣传,在视频号、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进行三门峡市非遗宣传,让人们了解、熟悉,继而喜欢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落实“非遗进校园”方面
  在部分学校开设非遗手工体验课程,联络部分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全市符合条件的21个非遗场馆命名为非遗展示馆、非遗传习场所,丰富了非遗研学路径,成为学校课外实践活动的基地。
 
  加大经费投入方面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筹措,向上争取非遗保护资金,使得一些濒危的非遗项目得到挖掘和保护传承,目前已有省级项目44个、市级项目134个,省级传承人48名、市级传承人315名。这些项目和传承人得到了初步的保护,还计划出台非遗方面的政策方案等。2022年申请上级资金项目70万元,传承人资金17.4万元,激发了传承人和项目保护单位的积极性,各个县(市、区)也积极筹措资金,对区域内的项目和传承人进行适当补助。
 
  助推非遗融合发展方面
  目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前期已开始规划全域旅游方案,已将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线路进行了融合,开发了多个文化和旅游融合线路,将体验游、民俗游列入今后发展的重点。
 
  探索数字化非遗建设方面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部门已通过与各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开展合作,在数字化方面以多媒体影像、非遗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建设成三门峡市的文旅云平台,涵盖了各县(市、区)的非遗精品素材,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各自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截至2023年,共建成了市级展示馆、传习所21个,其中省级示范展示馆(传习所)3个,为我市的非遗宣传、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河南省非遗项目灵宝道情皮影
 
▲齐天圣鼓演出场景
 
三门峡日报记者师宝华整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