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2023年提案办理进行时 > 详细内容

在灵宝北阳平遗址群探源中华文明㉛

发布日期:2023-12-29   
关于开发灵宝北阳平遗址群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依据的提案
提案者:许海星
主办单位:
灵宝市人民政府
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提案理由
 

 
  灵宝北阳平遗址群的文化积淀
  近年来,文物考古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灵宝北阳平仰韶文化遗址群,这是因为遗址群里轩辕黄帝铸鼎原的文化积淀和考古新发现,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华文明起源和黄帝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灵宝北阳平遗址群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西部约20公里处,以轩辕黄帝铸鼎原为中心,东至沙河、西至阳平河、南至荆山、北至黄河,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面积最大的北阳平遗址约100万平方米,其次是西坡约40万平方米,是一处很典型的仰韶时期的聚落群遗址。这里遗址分布之密集、规模之庞大、包含之丰富、器物之精美全国罕见。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以铸鼎原为中心的北阳平古文化遗址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更好地探讨仰韶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
  ●灵宝市人民政府加快对灵宝北阳平仰韶文化遗址群国家考古公园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使北阳平遗址群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抓紧与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申请,继续扩大北阳平遗址群的发掘面积,摸清遗址群的内在分布与文化内涵。
  ●以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为基础,尽快成立黄帝文化研究专班,为仰韶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提供理论依据。
 
▲北阳平遗址F2俯拍(南—北)
 
提案办理进行时
  请看灵宝市人民政府、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具体举措——
 
  灵宝市人民政府
  ●灵宝古文化遗址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8月,灵宝市已发现古文化遗址235处,其中从仰韶时期初期到晚期共有152处,几乎灵宝境内的每支河流两岸都可以找到数量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其中,北阳平遗址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认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特别是中原这一中华文明核心地区早期国家起源的最重要起点,是三门峡境内乃至全省最密集、面积最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之一。
  ●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情况
  坚持遗址保护规划先行。编制完成《西坡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具有提纲挈领意义的《北阳平遗址群总体保护规划》经过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论证,目前正在按照国家文物局审批文件要求进行修改。
  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工程。近年来,灵宝市共争取大遗址保护经费2600余万元。完成西坡遗址本体保护1标段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北阳平遗址·西坡遗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西坡遗址7、8标段本体保护工程、西坡遗址F105和F106大房基保护性展示项目;编制完成《北阳平遗址安防工程方案》和《西坡遗址安防工程方案》,2023年国家文物局已批复,计划本年实施该项目。
  加强大遗址调查研究。灵宝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阳平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组织力量对北阳平遗址(群)33处古文化遗址及周边遗址的保护范围进行了重新核准,对境内其他遗址保存现状进行调查,制作完成了《灵宝境内古文化遗址分布图》和《北阳平遗址群及其周边遗址分布图》等基础科研资料,并逐步对全市境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全面标本采集。
  建成考古科研基站。为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灵宝市在阳平镇建设了北阳平遗址群考古工作基站。近3年来,省市各级考古工作队均可实现工作、生活便捷化,节省了大量时间、资金成本。
  强化遗址群日常监管。多年来,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县乡村三级保护网络,坚持遗址巡查常态化、制度化,守住大遗址安全底线;完善基层业余文物保护员队伍,坚持定期召开保护员培训会,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员业务培训;在汛期防洪、秋冬时节等重点时期对遗址开展安全专项巡查,并在现场对文物保护员进行业务指导。
  持续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每年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等特殊时节持续开展文物宣传“六进”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大遗址保护工作的认可与支持。
  ●下一步工作
  继续做好灵宝盆地古文化遗址调查研究。继续深化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保护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交流,成立黄帝文化研究专班,加强对各遗址及遗址之间关联性的专题研究,不断研究黄帝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重要地位。
  继续做好北阳平遗址的调查发掘工作。一方面,通过发掘了解遗址内部更多生产生活迹象,从而深入了解遗址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已发掘的几处房址有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大型房址、近100平方米的中型房址,但缺乏对小型房址的了解,拟通过2023年度对这几处中、小型房址的发掘,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中期聚落内社会分化等情况,从而通过聚落结构了解其反映的社会组织形态。2023年,计划发掘面积800平方米。
  加大财政保护经费投入力度。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健全文物保护员队伍和基层保护组织。同时尝试社会购买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形式推动遗址保护事业,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遗址的良好氛围,坚守遗址安全底线。
  积极出台措施。协调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和村镇规划等规划编制方面,积极出台措施对重要大遗址进行特殊保护和用地限定;协调发改部门在项目立项选址阶段,督促项目单位尽可能对大遗址进行避让,以保存更多文化遗址。
  继续从市级层面做好大遗址保护宣传。保障服务好北阳平遗址考古发掘、灵宝盆地古文化遗址群考古调查等国家、省重点科研课题,争取出更多更大更有影响力的考古成果。
 
  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关于“扩大北阳平遗址群的发掘面积,摸清遗址群的内在分布与文化内涵”
  北阳平遗址群是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史前时代大型聚落遗址群,埋藏面积330万平方米,包含北阳平、西坡、东常等33处遗址点。北阳平遗址已列入国家文物局出台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北阳平遗址发掘计划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和河南省“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目前,《北阳平遗址群文物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北阳平遗址F2房址保护展示项目已上报国家文物局立项,北阳平遗址群·西坡遗址F105、F106大房址保护展示项目已完成。
  ●关于“以三门峡文物考古研究所为基础,尽快成立黄帝文化研究专班,为仰韶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经省编办批准,我市成立了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该机构主要职责是进行仰韶文化研究,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研究等工作。我市将依托正县级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围绕河南省委宣传部“兴文化”工程中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计划,开展我市仰韶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工作;联合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打造高水平的仰韶文化学术交流平台,引领仰韶文化科学研究,举办好仰韶论坛等考古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贡献三门峡力量。
  ●我市深化文明探源具体工作举措
  一方面持续推进北阳平遗址、仰韶村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研究,摸清三门峡史前聚落遗址的资源分布情况,重点配合省考古院做好灵宝北阳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另一方面加强考古科研阵地建设,引进培养考古科研专业人才。通过聘请行业一流考古专家、培养和引进考古专业人才,为仰韶文化研究提供人才支撑。重点开展彩陶纹饰原始文字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课题研究,争取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以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与国家社科院考古所、省考古院合作,争取设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豫西研究基地,为研究项目提供场所和资金支持。
 
▲灵宝西坡遗址
 
三门峡日报记者师宝华整理

  打印